烦恼易断,习气难除
在佛家,习气是不良的习惯或作风,是烦恼的残余成分,是一切烦恼皆分现行、种子、习气三者之一,既有伏烦恼之现行,且断烦恼之种子,尚有烦恼之余气,现烦恼相。
烦恼是因,习气是果。
因为烦恼产生,就会形成习气,习气又会加重烦恼。
烦恼,在一般人的观念中,通常是指内心的烦闷苦恼或焦虑不安。
在佛家看,烦恼包含的范围要大得多,它不单指烦躁、苦闷、焦虑,还包括贪婪、执着、自私、傲慢、虚荣、妒忌、吝啬、错误的见解、怀疑、猜忌、生气、愤怒、憎恨、残酷、反感、愚昧、无知、麻木、散乱等等,用通俗话来讲,就是负面情绪、不好的心理状态。
一个人容易生气、愤怒,这是烦恼的表现。
但如果经常生气,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暴躁的习气,这种习气会让这个人在遇到事情时更容易发怒,陷入恶性循环。
相对于习气来说,烦恼容易克服点。
比如念经、诵佛、打坐都可以,把心静下来就行了,烦恼就会被缓解或消失。
但是习气却不同,是很多方面原因的,其形成并非一朝一夕,就比如那些一吵架就问候祖宗十八辈的,因为一点小事,就大吼大叫的,或者上一秒情绪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狂风暴雨的,或者熬夜、暴饮暴食的。
人各有各的习气,在生活中,自己常常 “习而不察”,很难察觉到自己的习气,随顺甚至助长自己的习气,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转变,这些都对自己或别人造成影响。
一旦形成,很难改变。
甚至能左右人的命运,改变人的人生。
这习气会吞噬着我们的精力、时间和生命,就像寄生虫一样。
比如懒散、说谎、抽烟、喝酒、熬夜等等一旦形成习气,就会陷入恶性循环。
习气是由烦恼而来,会产生危害,相对应的就是贪、嗔、痴。
贪心由爱而生,对世间五欲,如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都心生贪爱。
没有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得到,得到后又想要更多。
历史从古到今,为一点蝇头小利,父子反目、亲朋断交的情况时有发生。
与贪爱相反,是对不喜爱的厌弃、憎恶。
怒火一起,伤身又伤神。
“一念嗔心起,八万障门开”,很多恶业都由嗔而起。
怒火的宣泄可能损及他人,让自己抱憾终身。
正如《大智度论》所说:“汝三毒习气未尽,以是故,汝影覆时,恐惧不除。”
想要克服习气要立志改过,反省忏悔,觉知当下,从经验上来说,克服习气是痛苦的,会来回的循环往复,能不能除掉就看自己有没有恒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