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:记录时间花费
不知道你是否做过这样的梦:
你在高考,而考试时间,只剩下5分钟。
老师提醒大家,时间不多了,最后检查。
你心里暗笑,早就做完了,检查了不知道多少遍了。
这时,你翻了一下试卷——
试卷背后,是全新的、你看都没看过的题目。
这堪称是我做人以来,最恐怖的梦境。
从“提早完成自信满满”,瞬间跌落到“一半题目没有做”。
每次都惊出一身冷汗。
可工作后,“时间不够用”有时变成了推动力。
每次到deadline时,我都能爆发出惊人的行动力。
但其实,我有更好的选择——
提早做完,提早拿到更多结果。
自从我用了一个方法后,我不仅再没做过“做不完试卷”的噩梦,我还因此提升了学习与行动的效率。这个方法是——
记录时间花费。
无论是“24个金币”、“番茄工作法”、“奶酪工作法”等等,或是《吃掉那只青蛙》、《神奇手帐术》、《暗时间》等等书籍,本质都是强调“注意时间流逝”这一点。
可时间,本就是一个人造概念,怎样才能注意到时间流逝呢?
记录时间花费。
漫画家蔡志忠曾说:
“一段完整的时间,价值是1。
如果对半分,这段时间的价值就不到一半。
你把一段时间碎尸万段,那么它的价值就是0。”
作为学生,如果我们不知道考试时哪些题目消耗了我们许多的时间——
我们很难提升我们的成绩。
作为职场人员,如果我们在不知道我们把时间花在了什么地方——
我们很难提升我们的能力与业绩。
怎样开始记录时间花费呢?
1、关注大块时间
如非必要,尽量不拆碎我们的时间。
而记录时间,正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器。
什么是“大块时间”?
你能自由掌握,或主动控制的时间。
比如说:
工作时,你被领导叫去开了2小时的会议,这就不算大块时间——
因为你不能自由掌握。
休息时,你被孩子叫去一起玩了1小时玩具,这也不算大块时间——
因为你不能主动控制。
当我们从常规的大块时间开始记录时,比如睡觉、工作与特定休闲活动,我们会发现这些事情可能无法从我们的生活中移除——
每天6-10小时的睡眠时间,要保障吧?
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,要保障吧?
每天1-2小时的午晚餐时间,要有吧?
这么算下来,我们大概还有8小时左右的时间分给休闲、通勤、娱乐、家庭等等事情。
我们可以自由掌握时间,好像真的不多?
其实不是。
只要我们开始关注大块时间里的脉络。
2、大块时间里的脉络
在大块时间里,我们并不总是高质量地运用时间——
睡觉时,我们可能睡睡醒醒;
工作时,我们可能摸鱼、刷手机;
甚至休息时,我们可能忍不住回复一下工作信息...
频繁地打断自己后,我们可能很难回到原有状态之中。
怎么办?
抓住脉络,稳定好自己的注意力。
比如说:
9-10点是工作时间,这段时间,我有没有拿到预期中的结果?
如果有,那么很棒;
如果没有拿到结果,那么可以看看是不是目标过高,或效率太低;
如果毫无推进,那么则是“失去了时间里的脉络”。
3、收集零碎时间
如果你刚开始记录时间,你的零碎时间很可能非常多。
刚开始,我非常烦恼。
我看到我的时间花费是这样的:
一下子花10分钟刷了短视频;
然后,我花了15分钟刷了朋友圈...
再后来,我干脆就写“30分钟刷手机”——
这时,我才真正意识到,什么叫“把一段时间碎尸万段价值为0”。
时间记录,很真实地表现了“我的注意力”。
一个很残酷的真相是,在最开始时,“我的注意力”就是碎的。
如果你已经发现了你的零碎时间特别多——
那么,这时“零碎时间”应该尽可能围绕特定目标,凑成大块的时间。
记录时间,怎样的状态才是好的呢?
记录时间花费, 为的是给自己一种清晰感,而不是焦虑感。
理想状态是:
“我为了这件事,花费了这么多时间,没问题。”
或者是“发现效率不够”:
“哎呀,我好像效率太低了,得提提速了。”
又或是“发现要停下来的事”:
“这件事不值得投入时间了,停下来。”
而不是“不断记录的焦虑感”:
“啊我怎么又浪费时间了。”
“我效率真的好低,不行了,我干脆不做算了。”
最近我才知道,为什么我再也没做“时间不够用”类似的噩梦——
一旦我发现,我哪里花费的时间特别多,我就会进行观察与调整。
时间不像金钱,不可再生。
但时间也像金钱,花在哪里很重要。
如何提醒自己关注时间?
不妨试试加入,我的年度读者群。
每天,我会主动在年度读者群分享独家感悟。
群里,有许多朋友圈和公众号没有的内容。
一起学习,一起成长,都在年度读者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