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:如果一个人工作中果敢干练,生活中温柔坚定,那么务必珍视他,因为他可能是你身边的人际关系高手

《论语.里仁》篇第三章节中,孔夫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好恶分明,既能正确地爱人,也懂什么人是该憎恨的。

原文:子曰:惟仁者能好人、能恶人。

一个爱憎分明的人,会发自内心喜欢一个人,无关对方的头衔与身份;也会指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,有原则且不攀附。

这样的人,往往不会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内耗自己。

想要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,不妨从经营好这5点开始努力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、会识人
20240928010808729

君子易事而难说(悦),小人易说(悦)而难事

孔子说:“君子不容易取悦他,但很容易与他合作;而小人很容易取悦,但很难与他合作。”

东汉太尉杨震,廉洁奉公,重视德才。

过昌邑时,县令王密夜赠十斤黄金以报恩,杨震拒收并严辞教育:“此事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你知。”王密惭愧而退。

此事传为美谈,杨震获誉“四知先生”,彰显出孔子所言君子“易事难说”的高尚品德。

杨国忠凭贵妃之势任宰相,专横腐朽。

官员争相献宝以求宠,人才选拔唯私欲是从,无视国法,私定名单于宅内,独掌人事大权。

杨国忠“难侍、易悦、苛求完美”,尽显小人本色。

曾国藩有句名言:“宁可不识字,不可不识人。”

小人以利相交,君子求志同道合。因人或因物可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。

若能在人际之旅启程前,学会以慧心识人,明辨君子与小人之别,择善而交,或以适宜之道相待,自能省去诸多心内纷扰,让情谊之路更为顺畅温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二、懂拒绝
20240928010808729

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。闵子骞曰:“善为我辞焉!如有复我者,则吾必在汶上矣。”

季氏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倾家贵族,也称为季孙氏,“孙”为尊称,与叔孙氏,孟孙氏并称“三恒(huǎn)”,都是鲁恒公的后裔,在鲁国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,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之一。

闵子骞是孔子的首批弟子,属孔门德行科,与颜渊齐名,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地位崇高。

季氏让人来请闵子骞去费(bi)这个地方当家宰,闵子骞淡泊名利,不愿为官,告诉来人说:请你好好帮我说话,推迟掉这个差事,如果再有人来找我说这个事,我就离开去齐国不呆在鲁国了。”

闵子骞的拒绝,果敢干脆,不给人留任何希望。

不能答应别人时,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。不受他人期望而束缚自己,才能拥有更多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

在人际交往当中,亦是如此。面对不合理的要求,更要有敢于说“不”的勇气。懂拒绝,方能更舒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三、有原则
20240928010808729

子曰:“恶乡愿之乱圣人,恶紫之乱朱。”

孔子讨厌乡愿这类人,认为他们是毫无原则的墙头草。

所谓乡愿,指伪善逢迎、无真正是非观的人。

孔子深恶其混淆是非,扰乱教化,败坏道德。

春秋末,孔子力倡恢复周礼,强调道德教化,而乡愿迎合世俗,放弃原则,成道德之敌。

孔子倡独立思考,不随波逐流,与乡愿迎合私欲截然相反。

与“乡愿乱圣人”同时存在的,还有“紫之乱朱”。

紫色象征不正之风,红色则代表正统尊贵。

春秋时期,风气趋坏。孔子以恶紫之乱朱喻不正之风扰乱正道,彰显其维护正统道德之决心。

亦彰显孔子坚持“礼”这一原则,孔子借此巧妙反映对社会现象与道德标准的立场。

樊登老师说:“人生需要一些原则和底线,有所不为,才能有所为。”

正如我们需要舒适的人际关系,就要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,守护好自己的心界不被侵犯。

于职场之上,亦是如此,坚持公司的规章和制度,既不失规矩之雅,亦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秩序。

有所不为,自不乱于心,身心无虑,方可轻松上阵,大有所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四、有边界

20240928010808729

子曰: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;不知礼,无以立也;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。

孔子说:不懂得天命,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,不懂得礼,就没有办法宣身处世,不知道分辨别人的言语,便不能了解别人。

与他人相交,要了解他人的边界和自己的边界,更要听得懂弦外之音。

杨绛便是典范,她以宁静致远之心,于纷扰世事中保持自我边界,爱情友情皆处理得宜。

面对费孝通多年爱慕,她坚守原则,明确拒绝,即便对方以友情之名试探,她亦以朋友非过渡之语回应,展现清晰的界限。

钱钟书离世后,费孝通常常拜访。杨绛以礼相待,送别时却以楼梯不好走,你以后不要再知难而上婉拒费孝通频繁来访,维护了友情的纯粹与距离。

真正的友谊,在于长久相处而不厌,这得益于适度的分寸感。杨绛的边界意识,避免了情感的模糊与浪费,彰显出大智慧。

三毛说:“朋友再亲密,分寸不可失。

无论家人、朋友、同事,有明确的边界感,才能让人更舒适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五、不攀附
20240928010808729

 子曰:女得人焉尔乎?曰:有澹台灭明者,行不由径,非公事,未尝至于偃之室也。

子游担任武城的官长,孔子问他:你得到什么优秀人才了吗?

子游回答:有个名叫澹台灭明的人,行路时不抄小道,不是公事从不到我房间里来。

澹台灭明,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,孔子的弟子,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一。

他虽相貌丑陋,但品德高尚,行为端正。

子游曾向孔子推荐他,称其走路从不抄小道,不是公事绝不进子游的房间。

澹台灭明致力于传播儒学,教化百姓,他做事不投机取巧,不攀附,媚上,其才干和品德广受赞誉。这样的正派之人让人极其佩服。

杨绛先生说:世间最好的人生,是你不索取、不攀附,不低眉。却能活得最贞静、最优雅,最安然。

舒适的关系,正是以不攀附索取的独立之姿,行走于各色人际之间,宁可做一株夹缝中挺拔的小草,也不做依附于大树而蓬勃生长的藤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结语
20240928010808729

 阿德勒曾说:“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。”

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,若能做到会识人、懂拒绝、有原则、有边界、不攀附,保持适度的距离,让每一段关系都界限分明,如此,方能如细水长流,温暖而持久。

20240928010809622

 

阅读剩余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