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子曾说:“借力者明,借智者宏,借势者成。”
人生在世,要有借的智慧。
不管一个人有多么出色,都会有无法解决的难事。
唯有借助外力、外物,强化自身,才会得以实现逆袭。
借力,借智,借势,就是走向成功的最大捷径。
01
强者借力
东晋葛洪有云:“众力并,则万钧不足举也。”
借助别人之力,哪怕是重达万钧之物,也不难举起。
古时,有一稚子,与父亲在院内嬉戏。
突然,稚子瞧见身旁有一块巨大的石头,想要将其搬起。
其父站在一旁,并未上前助他一臂之力。
反而,还慰勉地道:“只要你竭尽全力,一定能搬得动!”
可石头巨大,好似有千斤之重。
即使稚子使出了吃奶的劲,仍未搬动分毫。
稚子疲惫不堪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,对父亲说:“我已经使出全力了,但还是搬不动。”
其父却摇摇头道:“不然,你尚未用尽全力,因为你没有让身旁的我帮你。”
稚子眼前一亮,期盼的出言请求。
最终,在其父的助力下,稚子搬起了重石。
在这世界上,人人都在负重前行。
有人单打独斗,却步履艰难;有人抱团取暖,却步步变强。
要知道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,总有穷尽之时,也总有独木难支之时。
往往尽力的尽头,还有借力。
借力不是偷奸耍滑,不是贪人便宜,而是力不从心时的坦然求助。
唯有拥有向人求援的勇气,才会有克难攻坚的底气。
就犹如一根竹竿,容易弯折,但一把筷子,却难以折断。
懂得借力,善用别人之力,以增己力,才能事半功倍,走向更璀璨的未来。
02
能者借智
《论语》中写道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
借智,就是借人之智,修缮己身。
学最好的别人,去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商周时期,姜子牙胸怀文韬武略,深谙治国安邦之道。
但纣王荒淫无度,残暴不仁,姜子牙不愿助纣为虐,便隐居在渭水,日日垂钓溪上。
西伯姬昌求贤若渴,听闻其才,立即派人前去邀请相助。
屡次相邀未果后,竟亲自前来请姜子牙出山。
姜子牙不但被姬昌尊称为太公望,还被礼聘为军师,甚至姬昌还为他拉撵八百步。

< section style="margin-right: 8px; margin-bottom: 0px; margin-left: 8px; , arial, sans-serif;letter-spacing: 0.544px;">后来,姜子牙受其打动,欣然出山辅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