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防你不知道怎么看PDF最爽

我尝试过的 PDF 工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
  • PDF“浏览器”,其只提供基础的 PDF 阅读功能,如划线、高亮,部分浏览器甚至会提供一些备注功能。这一类主要包括 edge 等浏览器中自带的 PDF 阅读器功能、 Adobe acrobat 等 PDF 编辑软件等。其主要目的是让用户能看到和快速浏览 PDF 的内容。

  • PDF“阅读器”,其提供较为丰富的 PDF 笔记功能,以满足用户深入学习的需求。典型如号称 Windows 上的 marginnote 的 bookxnote 、 zotero 的 PDF 阅读器等。此外,微信读书、多看阅读等软件提供 PDF 文本化的功能,能够像阅读 epub 一样阅读 PDF,也将划线、批注等功能带了进来,同样可以归为 PDF 阅读器一类。

任何 PDF 软件都能看 PDF,这本身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,如果非说的话,能给 PDF 加各种底色(比如夜间模式)还是挺实用的。像 goodnotes 那样只能一片煞白,暗光环境下就不是很舒服了。但看 PDF 并不全是在看 PDF,除了阅读以外,还有笔记,以及阅读到笔记的过渡——摘录。笔记暂就不说了,PDF 工具很少有好用的笔记功能,毕竟不是专业的笔记软件,分屏用其他笔记软件也行。平时看 PDF 最主要的痛点就是摘录原文了。

几乎所有的 PDF 阅读器都有摘录原文的功能,哪怕是 acrobat 也有画个框复制截图的功能,但很少有真正好用的。摘录原文的作用是印证和提醒,而不是无效堆积,更不是喧宾夺主,让笔记来为原文作注释。

读了等于没读?可能是读书笔记的方法错了flomo+logseq+zotero+ipad:30 分钟 5000 字不是梦中,我都有提到以输出来输入的方法。在阅读的过程中,最好的读书笔记就是写一篇介绍这本书的文章。所以,笔记中的主体自然是自己的概括。但问题是,虽然我们不在意作者的原意到底是什么,但也不排除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把作者的论证当成我们的论据来用。这时候,单纯的概括是不足够的,还需要把原文摘录下来,以备以后看到的时候检证;如果文章需要发表在公众平台上,那负责的态度是将原文用引注的方式做出来,依然需要原文的摘录。这意味着以下需求:

  • 原文摘录应该以某种次要的方式呈现,主体依然是笔记;
  • 原文摘录应当不妨碍笔记的正常浏览;
  • 整个摘录和整理过程应当不妨碍文本的正常阅读。

PDF 浏览器是完全做不到这些的,而 PDF 阅读器有在尝试做好摘录原文的功能,但很少有能满足需求的。

比如 zotero 自带的阅读器,高亮 PDF 中的文本,添加到旁边的 markdown 笔记中,也能够做到摘录原文。但哪怕不考虑原文自带的链接太过碍眼,其呈现方式也与笔记毫无区别。它的 markdown 笔记功能本就不怎么样,这样更是层次乱套。

bookxnote 倒是更高端一点,但也没法实现上述需求。笔记脑图视图下,卡片一多就很难排布,而且原文和笔记也混杂在一起,你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做整理,这时候阅读体验本身就中断了;线性笔记视图下,原文和笔记倒是区分很清楚,但很明显此时的笔记是 “摘录+批注” 模式,而非以笔记为主体的模式。

bookxnote 的脑图模式

bookxnote 的线性笔记模式

此外,通常看书写东西,并不会停留在一本书内就可以了,需要引用多本书中的内容,来撰写同一篇笔记。此时,bookxnote 就完全不顶用了(或许也是我不太会用的缘故,听说该软件的笔记可以跨书本),zotero 倒是可以,但由于上述体验并不是很好,导致跨文本的难用依然是难用。

logseq 在这一点上非常出色。我以一张图来做演示。

这张图由三部分构成,左边的书本页面(占比可以调整),右边带黄点的摘录,以及自己写的笔记

这篇笔记中,我想研究的是德国民法典关于连带债务的规定。笔记最上面的法条是我从书中直接划线复制引用,后面的图片则是在书中框选-复制引用得到的。

首先,它可以以类似笔记的方式摘录原文。在文首,我需要罗列德国民法典的相关条文,由于我对其已经比较熟悉了,所以只需要有大致的文本,我就可以知道某个法条是在讲什么东西。有时候我需要进一步查看,则可以点击法条,左边就会直接跳转该书相应的位置。注意,这时候已经跳转到另一本书了哦!

跳转速度非常快!完全无延迟

其次,logseq 大纲笔记的功能,可以让我实现 “笔记——注释(原文)” 的模式,即以写笔记为主,用注释的方式来解答笔记中的疑惑或者进一步论证,原文作为注释的一种形式,而非上文提到的 “原文——注释” 模式,即摘录原文,对该部分做笔记。 “比较——注释(原文)” 模式的好处是,更具有体系性,笔记之间是自足的、有逻辑的整体,而原文则是被打散了作为我的论据,所谓六经注我,以我为主。当然,说起来复杂,其实操作起来就只需要一个 “tab” 。

这样,logseq 就满足了我上面提到的三个原则:

  • 原文摘录应该以某种次要的方式呈现,主体依然是笔记——大纲笔记的缩进功能和折叠功能
  • 原文摘录应当不妨碍笔记的正常浏览——摘录只作为笔记的注释,而非笔记服务于摘录
  • 整个摘录和整理过程应当不妨碍文本的正常阅读——左边的阅读器一直在

此外,logseq 还有两个独特的优势。

第一,logseq 作为笔记软件,强大的标签功能能够与阅读连用。比方说,我的摘录可以打上 “德国民法总论” 的标签,这样,我在《德国民法总论》的页面就能看到我的摘录和笔记:

第二,logseq 可以和 zotero 联用,直接在 logseq 里面调用 zotero 的元数据和附件链接,这样就无需额外再复制 PDF 文件,直接在 zotero 中管理即可。

这两点联用的结果是:

一个美好的书籍信息页面,直接点击 “open” 就能在 logseq 中打开书籍。

以及引用的双链

(不过说真的,这个双链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用处,只能供有收集癖的人点进去看看,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多少灵感和帮助。)

 

 

《以防你不知道怎么看PDF最爽》留言数:0

发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