积极思维力培养
这篇文章是我当时一股脑自己写的,语感和水平有限,让人笑话了,好在当时有自我的想法,灵感咋现,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,就下面这个问题,我来 谈谈:
大多时候,我们回复别人的问题都是来自自己脑中第一反应而出的答案,虽然真实,直接,但往往不是最佳/最让人或者让自己喜欢的答案,如果能说出最佳/最让人活着最让自己喜欢的答案呢,这些技巧就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和思考的积累!
一时性起,我们和别人聊到某个话题,可能别人就感觉和我们交谈较有意思,很合节拍,自我交谈能力无形中也得到提升,但是大多时候我们需要鞭策自己,朝好的交谈思维方式发展。
做事也是这样,太多的直式行为语言,使我们事后懊悔:当时我可以换种方式来处理的!所以对于大多说人来说,这种技巧只是偶尔,也可以叫做临时灵感行为吧,
如果我们能有效的利用这样思维方式来锻炼自己,让它默认朝着向好自己的方面发展,然后脱口而出,严格实施,多加锻炼,是不是能很快的养成一个好的习惯,提升自己价值呢?
思维的改变,靠的是日常习惯的养成。史蒂芬·柯维认为,要想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,从依赖走向独立,需要具备三个习惯:积极主动、以终为始、要事第一
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,他们能够慎重思考,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;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,他们感情用事,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。
消极被动的人,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,例如:
“我就是这样做事的。”我天生这样,这辈子改不掉了。
“他把我气疯了!”责任不在我,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。
“我根本没时间做。”又是外界因素——时间控制了我。
“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。”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。
“我只能这样做。”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。
经常说这类话的人,其本质就是推卸责任。我负不了责任,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。
第二,从精力分配上。
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,比如健康、子女、事业、工作等等,这些都可以被归入“关注圈”。关注圈内的事物,有些可以被掌控,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,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,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,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。
第一,多用积极语言。
积极的人使用积极的语言:“我能”、“我要”、“我宁愿”等等。消极的人使用消极的语言:“但愿”、“我办不到”、“我不得不”、“要是”。
第二,采取主动。
“”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”。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,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,然后付诸实践,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。